博一吧论坛免费白菜大全_博一吧交流论坛_登录

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加我微信 | 在线地图
温州博一吧网址LOGO
博一吧网址分类
新闻中心当前位置:饮料机械 > 新闻中心 > 详细信息

葡萄酒

来源:中国经营报 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1/9/18 点击次数:4414 [打印] [收藏]
经过以拉斐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的疯狂炒作,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陡然提速。不过,整个葡萄酒市场表面上轰轰烈烈,大众消费的热情却没有被真正点燃。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目前人均消费量仍只有0.6升左右,大众消费市场有待启动,但也说明市场潜力巨大。在这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中,有许多新的现象值得关注,比如佐餐酒和起泡酒增长速度很快,酒窖在西南地区葡萄酒消费中热度不减,网上销售后发先至……每一种变化背后,不但表现出市场主体争夺葡萄酒增量市场的探索和尝试,也频现葡萄酒销售通路的新机会。
消费端正从高端群体向普通消费者加速蔓延,新的消费习惯和购买方式不断涌现
抢位大众葡萄酒消费
种种迹象显示,继进口葡萄酒经过一轮快速的增长后,中低价位的葡萄酒将引领下一轮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。
专家预测,从葡萄酒价格的变化来看,名庄酒会更贵,但普通酒将更便宜,两极化的趋势会更明显。比如未来高端酒的价格将越来越高,拉菲、拉图以及其他名庄酒每年的价格增长速度还会达到20%~30%。但以佐餐酒为代表的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葡萄酒将越来越便宜,会到几十元钱甚至三十几元。
围绕大众消费市场对中低价位葡萄酒的巨大需求和商机,市场参与各方已经行动起来。
国产酒仍是绝对主力
进口葡萄酒尽管市场很热、利润很高,但不争的事实是,国产葡萄酒仍占据着绝对市场份额。
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《2010—2011中国粮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》显示,虽然2010年进口葡萄酒(含原酒)总量为28.6万千升,较上年增长67%以上,进口总值近8亿美元,但销量仍只有国产葡萄酒的约四分之一。2010年,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108.88万千升,实现总产值309.52亿元,同比增长29.85%。更为关键的是,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利润空间仍然巨大,百元产值实现利润继续保持饮料酒各行业的较高水平。
数据背后,是进口品牌鱼龙混杂的状况使然,表现之一就是价格虚高。许多国内销售的法国低端进口葡萄酒在法国的进货价非常便宜,每瓶价格多在1~2欧元间,甚至有的价格不到1欧元,然而在国内销售时却涨幅惊人,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甄别。安邦研究员贺军指出,在中国需求巨大的刺激下,法国葡萄酒酒这种价格错位把中国市场搞乱,也间接把部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推向国内品牌。
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轮回:2010年,国内著名葡萄产区河北昌黎曝出勾兑假葡萄酒事件时,业界还在担心国内品牌的消费者会因此流向进口品牌。如今情况则完全反过来了。
不过,除去进口品牌和国内品牌的此消彼长,市场也一直在悄然变化。不仅进口葡萄酒消费正呈现从高端群体向普通消费者蔓延的趋势,国内品牌的消费也开始抛去浮华,价位回归理性。这种回归,为葡萄酒市场的新一轮增长奠定了基础。
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果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表示,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自由竞争阶段,但一直以来,我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和销售额都比白酒、啤酒小得多,其中销售额仅为啤酒和白酒的八分之一,葡萄酒消费还没有真正进入家庭化。现阶段,行业的主要任务还是培育葡萄酒消费市场,扩大消费基础。贸易层面轰轰烈烈,但市场消费的激情没有被真正点燃,市场仍然只是空中楼阁。
精研消费需求
那么,国产葡萄酒品牌如何才能扩大消费群体呢?除了提供更低的价格、编织更密集的销售网络、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外,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与消费者沟通。
行业杂志《酒世界》编委主任杨卫东表示,国内葡萄酒企业往往注重的是渠道建设,在研究消费者需求方面明显不足。虽然依靠强大的渠道和广告投放,勉强可以忽悠消费者,但从长远来看,如果不在酒本身上下工夫,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,将会被进口酒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。而从未来的酒业竞争趋势来看,也要求企业学会和渠道商一起,通过产品本身和消费者进行互动,因为品牌的树立主要并不是来自于广告的投放,而是来自于消费者的感受和口碑。
北京农学院教授、资深葡萄酒专家李德美也持类似的观点,他建议葡萄酒企业避免进口品牌曾经的误区。比如,进口葡萄酒强调舶来的文化,讲起葡萄酒动辄法国、意大利、埃及,形成神圣、神秘、时尚的高端形象,这就远离了广大民众和普通消费者。其实,葡萄酒只不过是一种酒精饮料而已,赋予过多神圣的东西,反而阻碍了其发展。
对于如何研究消费者需求,李德美特别举例:中国酒精饮料的消费习惯是干杯,可酒企总是试图去改变消费者的这个习惯。“你想挣人家的钱,还要让人家听你的,这是一个矛盾。”这是典型的不与消费者互动的案例。他认为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在销售网络渠道方面有优势,对本地市场和饮食文化更了解也更容易把握,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本土葡萄酒品牌的发展,应该强化这些优势。
杨卫东介绍,国外成熟的葡萄酒消费主要靠品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,建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,但中国市场发育较晚,消费者基础薄弱,专业性过强的品评活动很难引起大众消费的兴趣。为了改变目前国内的葡萄酒经销商过于着力于渠道的现状,今年春季糖酒会期间,《酒世界》联合专家、经销商、媒体和葡萄酒推广组织共同成立了中国葡萄酒流行趋势发布联盟,以使消费者在做出购买选择时有更多的参考依据。
渠道新模式
基于中国葡萄酒市场新近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和新变化,葡萄酒销售渠道也在进行一些新模式的探索,希望以此争夺增量市场。
首当其冲的就是网购市场。网购以价格低廉、方便快捷为主要卖点,而这一轮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中低价位的葡萄酒,与网购特征很契合。专家预测,网购有望与商超、专卖店一样,成为消费者未来购买葡萄酒的主流渠道。也买酒网董事长袁疆判断,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属于拓荒期,未来几大渠道会是齐头并进,跑马圈地,各有各的领地,还没有到短兵相接的程度。因此,也买酒瞄准的是家庭消费,消费者打个电话或下个订单,网站会直接把酒送到家中。
做酒类垂直电商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,酒仙网前不久就获得了VC的注资。目前影响葡萄酒网购的主要还是物流成本过高,仅充气包装一项就会增加3~4元的成本,合计下来一次物流费用大约在20元。这对于主打低价的网购来说,是个很大的障碍。不过,虽然目前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在网上购买价位很高的酒,但随着消费慢慢对网站有了了解和信任,还会是对价位高一些的酒下单,因此网购还是要提供丰富的品类选择并做好服务,强化购物体验。
消费市场的另一种模式是,继前几年以酒廊形式出现的专卖店后,在西南地区又流行起酒窖的概念。酒窖以保持恒温恒湿作为基本条件,但在重庆,以酒窖概念出现的葡萄酒公司就有90多家。香颂酒业总经理雷源认为,现在很多100平方米的店面也叫酒窖,不太符合葡萄酒本身的产品品质,这也说明对西南地区来说,进口葡萄酒还处于萌芽状态,消费市场和消费文化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。
记者观察
佐餐酒引领下一轮增长
在肯定中国中低价位葡萄酒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后,对于增量部分来自哪些细分品类,就成为酒企和经销商研究的重点。其中一个主流的观点是消费家庭化,而佐餐酒普及是主要细分品类之一。
统计显示,目前中国市场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大约在3000万人左右,与世界葡萄酒消费量排名第一的美国基本相当,但中国的消费人群中,被动性和尝试性饮用的比例较大,经常饮用的消费者数量尚不及三分之一。纵观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可以发现,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在0.3升这个水平上徘徊了很多年,直到2005年,在进口葡萄酒的刺激下才开始新一轮增长,达到目前的人均0.6升,增长了一倍。但仔细分析,目前的消费仍停留在圈子消费阶段,依然没有家庭化,增长面临着新一轮瓶颈。也因此,专家和企业都把引导葡萄酒消费家庭化作为突破瓶颈的攻坚路径。
今年3月,美国酒商迎来一个好消息:美国首次超越传统葡萄酒消费大国法国,成为全球葡萄酒销量最大的国家。被欧洲人讽刺为“只会喝可口可乐”的美国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?主要就是基于佐餐酒消费的快速增长。2010年,美国葡萄酒零售额达到300亿美元,其中佐餐酒的消费量达到2.76亿箱,实现了消费量的连续17年增长。从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刚刚起步的佐餐酒市场来看,其巨大潜力确实值得国内企业和经销商重视,并被寄予重新夺回葡萄酒市场发言权的重任。
除了佐餐酒,在精研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背景下,中国葡萄酒消费将会热点不断,比如法国名庄葡萄酒协会中国区代表曾浩认为,生活品位的提高将使香槟成为新宠,会在中国刮起一股“旋风”。而张裕股份总经理周洪江也认为,以香槟为代表的起泡酒增长空间巨大。目前中国起泡酒市场不到葡萄酒整体销售额的2%,而西方国家占有率多在10%以上。以中国2010年309亿元的葡萄酒销售总量来看,起泡酒至少有30亿元的空间。资深葡萄酒专家李德美则认为,智利、澳大利亚、阿根廷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会有很大的潜力,因为这些国家产的酒符合中国市场向中低价位转移的特征,性价比更高。同时,这些国家在南半球,葡萄的收成时间与中国不同,当年的葡萄酒当年就能供应中国市场,而且口感品质方面都更符合中国人的需要。
对于这些新的变化,《酒世界》评论认为,国内品牌要想胜出,必须抛弃一些传统的对葡萄酒的神话和禁锢,让葡萄酒回归普通饮品行列。比如,既然部分消费者人群喜欢“葡萄酒+雪碧”并流传一时,为什么不能推出具备这种相似口感、易于饮用的葡萄酒呢?既然中国酒文化热衷于“干杯”,有没有可能推出一种适合“干杯”的葡萄酒?
有人担心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文化到中国会被“异化”,其实这点不必担心,消费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葡萄酒知识的进一步了解,转而去追求更适合自己的葡萄酒。还是举个美国的例子。澳大利亚黄尾袋鼠葡萄酒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正是利益于美国的“品味”。研究者发现,在上个世纪90年代,美国大众并不喜欢葡萄酒,是因为其繁杂的品味,习惯快节奏的美国人难以品尝其妙处。2001年,黄尾袋鼠横空出世,这种半干型葡萄酒果香丰富、口感极佳,是一种非常易饮的产品,推向市场后,立刻受到美国消费者的欢迎,在美国成就了自己的市场神话,也成了市场营销中“蓝海理论”具有代表性的案例。
Baidu
sogou